圍場破譯馬鈴薯豐產“密碼”-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圍場破譯馬鈴薯豐產“密碼”

2023-11-01 09:30:40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一個小土豆 十足科技范

  ——圍場破譯馬鈴薯豐產“密碼”

  遭遇嚴重旱情,圍場馬鈴薯依靠科技賦能,實現豐產增收。圖為秋收時,馬鈴薯機械化收獲現場。通訊員王利群攝

  10月29日下午,隨著最后一袋馬鈴薯存入儲窖,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御道口鎮御道口村村民陳延慶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今年春夏,圍場遭遇6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干旱,5月份全縣平均降水量為22.7毫米,6月份僅6.4毫米,就連耐旱的松樹都枯死不少?!耙郧笆强刻焓?,碰上這種大旱,肯定是種一葫蘆收兩瓢,白干!”陳延慶說,今年秋收時,他家1500多畝馬鈴薯不但沒絕收,反而增產了,畝產達到4000公斤左右。

  有啥秘訣?

  “秘訣?你不知道吧,如今這小土豆從種到收,全是高科技?!标愌討c自豪地說。

  按陳延慶的說法,圍場馬鈴薯的科技范兒從種薯就開始了。

  走進圍場馬鈴薯研究院生產車間,只見身著白大褂的技術員或灌裝培養皿營養液,或手執鑷子、剪刀、滅菌器,對馬鈴薯脫毒種苗進行莖切斷繁育。

  圍場馬鈴薯研究院副院長林柏松介紹,原來種馬鈴薯是靠挖取馬鈴薯芽進行無性繁殖,土壤中的病毒很容易傳播給后代,影響質量和產量?!艾F在我們切取馬鈴薯幼芽蓮尖生長錐進行組織培養,育成脫毒試管苗,進而結出無病毒塊莖用于種植,保證薯質和產量?!绷职厮赡闷鹨黄颗囵B皿說,薯毒脫凈,入口才安全?,F在,圍場脫毒種薯利用率已達100%。

  “說完種薯,咱再說說土地?!标愌討c指了指腳下的高標準農田說。從2014年開始,圍場通過高效節水、土壤改良、農田配電、田間道路建設等綜合治理建設高標準農田,全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6.46萬畝。

  今年,該縣通過對2095個表層樣品和21組土壤剖面進行野外調查、樣品采集,完成了對全縣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體檢”。農技人員利用土壤類型圖、土壤農業利用適宜性評價圖等成果,精準提出土壤培肥改良舉措、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分區域、分作物推廣滴灌、噴灌、微噴灌等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比如,配上了滴灌和噴灌設備后,陳延慶家的農田不但不怕旱,還實現了馬鈴薯全生命周期追肥,畝產增了1000多公斤,人工節省五分之一。

  今年8月,圍場馬鈴薯地頭直接銷售價格在每公斤2元左右,屬歷史高值。趕上好行情,陳延慶租了3臺收獲機,開足馬力搶收馬鈴薯?!斑^去一個人一天最多刨兩畝地,掙點錢全花在人工費上了?!标愌討c說,現在一個人駕駛一臺收獲機,一天能收30畝地,效率提高了15倍。

  作為河北省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試點縣,圍場創新研發了播種機、中耕機等近10種可適應不同環境、不同作業需求的馬鈴薯農機具,以機械化、自動化農機代替人工,平均作業效率提高四倍左右,薯塊破碎率降低至5%。

  “現在,就連馬鈴薯儲庫也用上了高科技?!背械掳倜順I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春普介紹,公司去年新上了全自動化設備,可以自動控溫、控濕、控二氧化碳濃度。在圍場,有328個500噸以上儲庫儲存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馬鈴薯,通過科技管控,讓馬鈴薯在合適的環境中長時間保存,不變質不發芽。

  “隨著馬鈴薯產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逐漸提升,靠天吃飯、人扛牛拉的傳統生產方式基本消失,代之以科學化、精準化、智慧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眹鷪鲴R鈴薯產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嘯天說。

  目前,圍場馬鈴薯種植面積約70萬畝,總產量近200萬噸,總產值約35億元。為加快馬鈴薯產業延鏈強鏈補鏈,圍場加快培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改進淀粉、粉條、全粉、粉條酒、粉渣飼料等馬鈴薯制品加工工藝,年深加工馬鈴薯40萬噸,馬鈴薯價值提升近4倍。(記者 李建成 通訊員 張丹)

[作者: 李建成  責任編輯: 楊丹宇 ]
    加載更多
日日摸天天添天天欢